一、2010年中国钢材市场运行态势的重大变化
2010年中国钢铁市场供需关系的运行态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态势不仅影响了2010年,也将影响2011年钢铁市场的价格走势。
1、我国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已经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钢铁需求在6亿吨的总量高位上,2010年高消费、低增长趋势已经显示出来。中国钢铁供、需关系出现相对稳定的这种趋势已经引发了钢铁企业、钢铁物流企业发展模式,引发铁矿石、钢铁市场运行态势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革。
2、上半年的铁矿石大幅涨价,推动钢材市场演绎了钢材价格走势的疯狂与震荡。铁矿石价格的居高不下和钢铁企业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战略弱势,迫使钢铁企业经营微利陷入短期难以改变的险境。不过钢材、铁矿石需求低增长时代的到来也使我国铁矿石进口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前11个月我国铁矿石进口5.6亿吨,同比微降0.9%,进口均价为每吨126.4美元,同比涨近六成。表明:铁矿石市场关系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和国际铁矿石市场供需平衡关系进入相持阶段。但是这种平衡关系仍很脆弱。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铁矿石供需布局结构中仍然没有自己的战略调控力。近期铁矿石随钢价而动的市场价格涨势表明,钢铁企业仍然没有摆脱经营陷入微利的险境。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明:今后两年国际铁矿石供需关系并不紧张。2011年国内2000多万吨的钢材需求增长和国内铁矿石产量的快速增加不会带来铁矿石进口的大幅增长。然而在世界经济疲软的环境中,近期铁矿石谈判价格仍面临上涨的压力。钢铁企业的战略被动态势给铁矿石进出口势态将向着有利于中国钢铁企业方向演变的大趋势增加了复杂性。
3、世界经济风险演变趋势特点前所未有。特别是进入四季度以来,美元流动性过剩,美元阶段性贬值,推升世界通胀的压力,不断演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市场价格震荡。拖累世界经济至少一个阶段内难以再现2008年上半年以前几年的较快增长态势。欧美经济疲软和通胀形势下的钢价上涨风险和价格震荡叠加到钢材市场供需关系因素上,就是我们看到的11月以来的中国钢材市场价格走势特点。
这种重大态势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阶段性特征。它既给企业带来了困难,也给企业带来了特定环境下的时代发展机遇。
1、它决定了钢铁企业整体依靠国内大规模投资扩建谋发展已经没有出路。钢铁企业将进入一个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时期。以企业重组和走出去发展为重点,拓疆布局。战略经营管理、战略协调在企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面对发展中国家未来钢铁消费增长趋势,面对铁矿石问题的严峻性,面对国内钢铁高消费低增长时代的到来,面对浦项在印度、越南和印尼的千万吨级的钢铁建设,面对米塔尔三项国际战略调整的态势,钢铁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能否成功不仅关系到未来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地位和命运,关系到中国钢材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经济如何走强世界。
2、供需总量关系的相对稳定,决定了市场关系的稳定度增加。中国钢材市场加快了向发达国家市场服务秩序建设的速度。钢材市场在没有重大国际经济影响的背景条件下,国内钢材市场只能在大势平稳中震荡波动。2010年7月17日,因主要钢厂价格下调,使市场倒挂的价格关系得到了合理调整,引发了钢材市场价格触底反弹。我在7月下旬写到:已经没有年初铁矿石大幅涨价对钢价上涨的支撑,也没有2009年22.4万亿的投资拉动,引发钢材需求大幅上升的有利条件。市场价格在中部经历了冲高回落后,将出现窄幅震荡的走势。后来的实践表明:8-10月期间,市场演绎了3个月的热卷、螺纹钢价格在4200/吨上下,连续的窄幅涨跌震荡的大趋势。反映的就是这种市场基础性条件发生变化后阶段性走势特征。
3、它决定了过去钢铁物流业从1亿吨到6亿吨快速增长条件下的贸易商数目急剧增加时代的结束。这种与本世纪初经济背景不同的市场供需态势重大变化决定了钢铁企业与贸易商的代理关系正步入产业链建设中。面对时代机遇、风险与潮流,谋大势者赢天下。钢铁企业和贸易商需要把握和适应这个大趋势。不能把企业盈利发展模式长期寄托在市场价格的大涨大跌之中。以发展模式创新为动力,驾驭未来市场演变趋势。以转变钢铁物流经营发展方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钢铁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时代已经到来。
4、由于国际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疲软条件下的美元流动性过剩和美元阶段性贬值引发的通胀压力增加也显示出阶段性特点。导致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也蕴含资产泡沫破灭和价格不断震荡的风险。进入11月,尽管有市场本身的因素,例如停电、停产,建筑钢材库存下降,支撑和推动建筑钢材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