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缝钢管价格走势
1、国际钢材价格走势
5月份国际钢价指数窄幅整理,至5月27日,全球钢材基准价格指数为146.49,较上月涨0.35%。美国市场保持疲软,薄板价格继续下滑,钢厂拟通过减产和提价阻止价格持续走低,美洲钢材价格指数为142.5,较上月跌0.9%;欧洲市场涨跌互现,成本推动长材价格小幅上涨,中厚板市场涨跌不一,欧洲钢材价格指数为134.03,较上月跌2.96%;亚洲市场弱势趋稳,受成本支撑,大部分地区钢材市场开始趋稳,数据显示亚洲价格指数为153.28,较上月涨2.07%;分品种方面,板材价格指数为135.17,较上月跌0.26%;长材价格指数为160.14,较上月涨1.42%。
(1)北美钢材市场动态
美国长材市场保持疲软。中西部钢厂螺纹钢的出厂价为715美元/短吨;线材出厂价为86美元/短吨;小型材出厂价为900美元/短吨。月末美国钢厂下调部分长材价格后,现货市场依旧持续疲软,根据目前的成本和需求状况,短期内市场仍不乐观。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19日发布报告称,今年4月份美国成屋销量意外环比下滑0.8%,经季节性因素调整按年率计算降至505万套,房地产行业景气持续低迷将影响短期内长材需求。最近一周美国国内废钢市场保持平稳,1号重废平均价稳定在402美元/长吨,东海岸为389美元/长吨。废钢即将进入需求淡季,尽管目前的价位不高,但上涨的难度较大,长材价格缺乏成本支撑。不过,由于美国后期存在灾后重建预期以及国际长材价格基本上已经触底,因此预计未来一个月美国长材价格将整体弱势运行,价格继续下跌空间很小。
(2)欧洲钢材市场动态
欧洲长材市场维持稳定。由于成本增长,5月份南欧螺纹钢和线材价格小幅上涨,当地钢厂上调出厂价10-15欧元/吨,买家也重返市场采购,目前螺纹钢的主流市场价格为520-540欧元/吨,线材为535-550欧元/吨。意大利建筑行业相对景气,其螺纹钢和线材需求略好于西班牙和希腊。钢厂表示,5月份是南欧建筑行业传统需求旺季,今年的需求虽然不算旺盛,但也略好于前期。出口方面,目前对阿尔及利亚的出口相对较好,对其他北非国家一般,螺纹钢的出口价格为505-515欧元/吨(FOB),线材为525-530欧元/吨(FOB)。
(3)亚洲钢材市场动态
亚洲长材市场保持平稳。5月份东南亚螺纹钢市场成交依旧清单,不过价格没有继续下滑,主流成交价格在700-710美元/吨(CFR),土耳其钢厂报730-740美元/吨(CFR),没有成交。马来西亚国内16-32mm螺纹钢出厂挂牌为725美元/吨,需求不旺,钢厂仍有降价压力。印尼最近几周螺纹钢价格保持平稳,建筑业景气较差,需求没有起色,螺纹钢出厂价为795美元/吨。贸易商表示,市场供需基本稳定,成交也不太活跃,虽然废钢价格略有下滑,但对H型钢市场影响不大,预计短期内将持续平稳。印度螺纹钢市场盘整运行,部分钢厂尝试上调300-500卢比/吨(7-11美元),部分钢厂则略有下调。钢厂表示,国内需求持续疲软,市场价格不确定增加,大部分钢厂根据成交情况调整各自出厂价格,目前10-12mm螺纹钢主流出厂价为34500-36500卢比/吨(765-809美元),预计短期内市场将继续盘整运行。
2、国内钢材价格走势
5月国内螺纹钢期货受国内外多空消息影响冲高回落,“五一”小长假后RB1110合约在国内建筑钢材库存持续回落及沙钢上调5月上旬出厂价支撑下突破4950元/吨关口,但仅隔一天高盛唱空油价索罗斯抛空贵金属,商品普跌,螺纹钢期货也开始拐头向下,截止5月27日RB1110合约报收4837,较上月跌78元/吨。现货市场,上海8mmQ235高线报价4850元/吨,较上月涨40元/吨;20mmHRB400螺纹钢为5150元/吨,较上月涨50元/吨。
据MySteel统计数据显示,国内5月份钢材综合指数为176.9,较上月涨0.23%,与去年同期相比涨12.68%;长材指数为200.4,较上月涨1.16%,与去年同期相比涨19.71%。
二、经济环境
1、国际经济形势
评级遭下调 债务危机重燃市场
5月希腊再次将欧债危机推上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间,欧元汇率大幅度掉价,美元指数持续走高,欧债危机正演变为外汇市场潜在的风险点,它的一步步超预期也许将改变当前弱势美元的格局。
目前,欧洲债务危机依然在传递出令市场担忧的信号。继希腊及葡萄牙等债务重症国之后,意大利、比利时也被评级机构发出警告,这令市场担忧欧洲债务危机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可能。环球金融市场因此陷入动荡走势。就连身处欧元区外围的英国也未能幸免。24日有消息称,由于英国当局拒绝未来以财政注资帮助受困银行,穆迪可能下调英国14家金融集团评级。
20日,惠誉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由BB+降至B+,前景评级为“负面”。结合此前IMF对希腊债务重组可能性的评论以及标普调降希腊债券评级,近期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再度升温,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意大利紧随其后遭遇警告,并被标准普尔调低主权评级展望。24日,评级机构的行动进一步“加码”,惠誉宣布将比利时的主权债信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希腊主权债务问题首次爆发时期,欧元兑美元汇率从1.5144跌至1.1875;爱尔兰债务危机则令欧元兑美元汇率由1.4281跌至1.2964。同期,美元指数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如此看来,主权债务问题对于欧元汇率和美元指数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当前,美元受制于基本面和利差的劣势,暂时难以出现大幅上升。然而,一旦希腊债务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那么市场的注意力都会转向债务问题,美元指数的阶段性上行也就势在必然。
2、我国经济形势
通胀压力不减 紧缩政策不移
中国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略低于上月创下的32个月高位;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同比上涨6.8%,涨幅比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而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则高于预期。同日,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96亿元,亦高于预期。中国4月通胀数据虽较上月有所回落,但远未给央行停止紧缩政策提供任何理由。
目前,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五省部分地区遭受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旱情,作为我国传统的“鱼米之乡”,五省区旱情影响当地百姓的同时,对全国的影响也逐渐显露。据悉,在CPI的构成当中,食品类权重目前占到CPI的30%左右,而蔬菜占食品权重大约20%,在食品“一片涨声”的背景下,将增加通胀压力,CPI涨幅或将维持高位,5月份CPI就可能在5.4%左右,或更将创下34个月来新高。
预计二季度央行仍将维持目前每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每两个月上调一次基准利率的频率来收缩流动性并对抗通胀预期,虽然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对商品价格带来一定压力,但这也从中体现目前国内的通胀压力依旧,商品价格仍会维持相对高位。
三、钢铁市场
1、铁矿石
目前,铁矿石等钢铁上游原材料价格开始显露"疲软之迹",各种价格都是稳中有跌,国内铁精粉市场弱势运行,每吨价格下跌20元,成交冷清。至于进口现货矿,截止5月27日63.5%品位的印度粉矿报价为每吨179美元,较月初下跌9美元,市场询盘并不积极,部分商家在价格上有"可议空间",眼下中高品位的矿石资源略紧,低品位资源相对充裕。
2011年4月生铁总产量及日均产量较3月份相比均有所增加,再度创出历史新高。2011年1-4月全国累计生产生铁21427.1万吨,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3%(2010年1-4月全国累计生产生铁19974.8万吨),4月份日均产量较3月份相比有所增长,并再创历史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生产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4月份,全国生铁产量为5496.5万吨,较3月份的5474.7万吨增加了21.8万吨,本月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92.1万吨(2010年4月全国生铁总产量为5104.4万吨),同比增长7.7%;按照日均产量来算,4月份为183.22万吨,较3月份的176.6万吨增加了6.62万吨。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5288万吨,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11.1%,这是继3月矿石进口回升后再次出现下滑。1-4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23002万吨,同比增长9.5%。
海关总署的数据还显示,4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的均价为160.45美元/吨,环比基本持平,继续处于历史高位。而1~4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均价为157.6美元/吨,同比上涨53.9%。
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到来的夏季淡季,也将使钢厂下游的需求减弱。钢厂制定的未来价格政策已经体现出这种趋势。
2、焦炭
据了解,目前国内焦炭市场主流报价在1900—1950元/吨,但实际成交价格可能还要低100—200元/吨,焦化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尤其是独立焦化企业生存状态可能更为艰难。但第二季度末至下半年,焦炭行业仍然存在上涨的积极因素。
虽然月初国内焦炭市场在期货价上扬的支撑下调涨欲望强烈,但伴随着钢厂始终不作表态,加之炼焦煤价格一直稳定运行,因此进入下旬,焦化厂家调涨声已逐渐减弱。
进入6月后,全国普遍进入夏季,随着夏季居民用电高峰的到来,国家发改委保电煤举措将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国内炼焦煤的产量,炼焦煤资源或将稍紧,价格有走高的动力。而夏季高峰时期运输将异常紧张,华东、华南地区动力不足的问题或将凸现,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剧焦炭的局部供应紧张。
焦炭期货的下跌空间有限,上涨空间也不高,预计未来将维持震荡的走势。短期来看,焦炭期货的基本面变化不大,高位震荡格局还将延续。
据海关统计,中国4月焦炭产量3502.9万吨,同比增长11.8%。1~4月焦炭产量为1.3565亿吨,同比增长12.0%。另据国家海关统计,1~4月我国累计出口焦炭168万吨,同比增长352.6%。其中,4月出口焦炭48万吨,同比增长100%,环比下降37.5%。
1~4月我国焦炭产量处于高位上升态势。下游粗钢产量大幅增加,使其对焦炭的需求增多。加之焦炭产能过剩,即使开工率仅维持在正常水平,产量也非常高。按照1~4月焦炭累计产量1.35亿吨计算,全年产量将达到4.1亿吨水平。预计,5~6月焦炭产量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3、海运指数
5月海运市场先抑后扬,各船型表现不一。当前海岬型船延续下跌,受节能减排等因素,钢厂产能受限;尽管铁矿石价格出现下跌,但市场仍旧低迷,钢厂、贸易商采购意愿没有改观,成交清淡,以观望市场为主旋律,给铁矿石需求造成影响。需求减少,加之市场新增船舶数量较多,供求失衡导致运费持续在低位运行;但作为小型船,灵便型船保持上涨态势。印度GOA港即将封港,一方面,矿山加紧出货;另一方面,为了储煤应对雨季,该国加紧采购煤炭。对于小型船的需求基本稳定,运费也维持在正常水平。截止到26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报收于1467点,较上月环比上涨198点,涨幅为15.6%;巴西至中国铁矿石运费为19.523美金/吨;西澳至中国运费为7.421美金/吨。市场亦预期,印度6月进入雨季,会减少铁矿石出口。
4、钢材产量
今年以来,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也开始攀升。根据统计,产能利用率从1月份的80.9%上升到82.0%,较去年同期增长2.7个百分点。
4月份全球64个产钢国和地区的粗钢产量达到1.27亿吨,同比增长5%。1-4月份累计产量5亿吨,同比增长8%。
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在加大钢铁生产。在美国,钢铁企业6月前的订单已经排满,4月份的工厂开工率由1月份的72%升至78%。因此,在钢价上涨(最近几个月接连提价的成果)、产量增加的大好形势下,几乎所有美国大型钢铁制造商都对第二季度收益表示乐观。
今年一月以来,我国国内日均粗钢产量始终维持在190万吨以上的高位。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4月份国内粗钢产量为5903万吨,较上月增长7.1%,折算成日均产量为196.8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中钢协数据显示, 5月上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94.67万吨,较4月下旬增0.57万吨,增幅0.29%。5月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则为198.38万吨,环比上旬增长1.9%。
“电荒”一般在每年的7、8月份出现,但今年的“电荒”提前到来。不过从目前公布的4月份和5月上旬的粗钢产量来看,限电对钢材产量的影响非常有限,低于市场的预期。
5、国内建筑钢材市场库存
国内钢材库存在3月下旬正式进入减仓通道,目前建筑钢材库存已经连续12周减仓,减仓幅度接近30%。数据显示,截止5月27日螺纹钢库存为562.255万吨,较上月减少47.7万吨,降幅为7.8%;线材库存总量为149.214万吨,较上月减少31.1万吨,降幅为17.2%。
钢材库存随季节持续减少,对于提振钢材市场来说是一大利好,对钢价有支撑作用。
6、进出口
据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出口钢材共计477万吨,较3月份下降14万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67%,1-4月累计出口1528万吨,同比增长17.4%。4月份我国进口钢材137万吨,较3月份减少16万吨,同比下降8.67%。
4月份的出口量主要是靠3月份的订单在支撑,伴随着“金三银四”时期的过去,国外需求将减弱,同时目前国外对我国钢材的“反倾销”呼声日紧,后期钢材出口对国内钢市的支撑力可能将趋于缓和。
另外,日前有市场传言称,国家即将下调“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的出口退税,而钢铁行业作为“两高一资”的代表性行业,也将有部分钢材出口品种的出口退税面临取消或下调。
四、相关行业
1、房地产
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3.19。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6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涨价的城市数量比前一月多出6个,且终结了今年1月以来环比上涨城市减少的趋势;房价下降的城市有9个,比3月减少3个。
值得注意的是,曾在3月出现房价停涨的北京、深圳,本月均呈现出上涨的势头,四大一线城市的4月房价涨幅均高于前一月,房价表现出加速上涨的态势。
市场认为,在成交量低迷的情况下,目前市场仍处于僵持阶段,实质性降价的现象并未出现。但如果价格继续上涨,不排除政策加码的可能。
24日,住建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表示,针对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现象,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成果尚需巩固。三基本、两协调、一严控——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下一步方向与目标已锁定。
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340亿元,同比增长34.3%。其中,住宅投资9497亿元,增长38.6%。
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524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2%;房屋新开工面积56841万平方米,增长24.4%;房屋竣工面积17127万平方米,增长14.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685万平方米,增长13.8%。
2、汽车行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今年4月份的汽车销售数据: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3.53万辆和155.20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5.98%和15.12%;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85%和0.25%。
这一数据不仅延续了上月的低迷态势,而且使得汽车产销出现了近27个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中汽协会表示,这也是金融危机后我国汽车工业恢复增长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从中汽协数据来看,不管是汽车整体产销情况,还是乘用车和商用车细分市场产销情况,和前两年相比,其下滑态势明显,4月车市表现甚至比金融危机严重时候的2008年还差。即便是从1~4月汽车累计产销同比增长仅为5.09%和5.95%情况看,这一表现也差于往年。
对于今年的汽车产销走势,中汽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更是判断2011年全年产销增长率可能达不到10%~15%,甚至会低于GDP的增长。
今年汽车市场的下滑态势在所难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还不能完全确定全年汽车市场的下滑程度,盲目的乐观态度也或将导致企业应对准备不足。但现在的问题是,企业要时刻关注5月及6月的汽车市场走向,如果市场行情并不太乐观,中国汽车市场的拐点必然出现,企业就该及时调整战略目标和对策。